良禽择木而栖,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?
沮授可以说是择木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,在袁绍入主冀州后,而栖沮授监统内外 、沮授降曹威震三军,为何帮助袁绍夺取青州 、不投并州 、良禽幽州而统一河北。择木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,而栖反对诸子分立 ,沮授降曹提出三年疲曹的为何战略 ,但袁绍并不听从。不投纵观沮授提出的良禽各个计谋,可以说是择木非常具有战略眼光,可惜袁绍不采纳。而栖
官渡之战后 ,袁绍狼狈逃回河北,沮授被俘虏 ,曹操和沮授有旧 ,深知沮授的才能 ,为了劝降沮授甚至说“孤早相得,天下不足虑”。但沮授拒绝投降,后来沮授想要逃回河北,事败被杀。俗话说“良禽择木而栖 ,良臣择主而事”,沮授肯定知道曹操是非常有能力的,但是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 ,执意要回河北呢?
有人用忠臣不事二主来解释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,其实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原因。因为沮授出仕很早 ,在汉灵帝年间他已经官至冀州别驾从事 ,别驾从事是仅次于刺史(州牧)的官职了 。后来韩馥任冀州牧 ,沮授被韩馥表为骑都尉。袁绍用计夺冀州的时候,沮授劝谏韩馥不要轻易交出冀州 ,可惜韩馥不听。
袁绍入主冀州后 ,沮授被拜为监军 、奋武将军,为袁绍制定统一河北四州的战略 。由此可以看出,沮授并非是忠臣不事二主 ,因为他最早是韩馥的州别驾。所以如果说沮授坚持忠贞 ,那么他不应该接受袁绍的任命 ,而且还帮他出谋划策 。其实想知道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,还是要从历史记载中找寻真相 。
根据《献帝传》记载 ,沮授被曹军俘获后大喊 :“授不降也 ,为军所执耳 !”翻译过来就是“沮授不是投降,只是被俘虏了” 。曹操和沮授是老相识,过来劝降沮授,沮授回答:“叔父、母 、弟,县命袁氏,若蒙公灵,速死为福 。”沮授的意思很明白 ,自己家人全在河北,袁绍掌握着他们的生死 ,如果投降,袁绍肯定不会放过沮授的家人,为了保全家人他只想求一死 。
所以 ,沮授之所以大喊“沮授不是投降” ,不是告诉曹军他不投降,他是在告诉战败逃走的袁军,不能让袁绍以为沮授投降了。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就能很明确了 ,沮授拒不投降曹操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 ,不能让宗族受自己的连累。因为沮授很清楚袁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田丰劝谏袁绍不要南下进攻曹操,被关了起来,袁绍战败回去之后就杀了田丰。可想而知 ,如果沮授投降,他的家人、族人命运如何 。
沮授不投降曹操还有另一个原因——地域观念 。两汉时期,距先秦时代不远,所以人们的地域观念非常浓重。曹操阵营主要是以豫州人为主,武将集团中曹氏宗族和夏侯氏不用说了,他们都是沛国谯郡人 。谋士集团中荀彧 、荀攸、戏志才、郭嘉 、钟繇 、陈群等等都是颍川郡人 。
沮授是广平人,田丰是巨鹿人 ,他们两人其实都是冀州(河北)本地土著。所以所谓故土难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,荀彧 、郭嘉也都曾在袁绍阵营待过一段时间,但是他们两人很快离开袁绍,一方面是因为看清了袁绍的为人 ,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豫州(河南)颍川郡人。
袁绍虽然也是豫州汝南郡人,但是沮授 、田丰等人想拥护袁绍平定冀州,进而逐渐发展。一开始袁绍也确实非常倚重和信任沮授和田丰 ,我们看沮授的官职和权力就知道,沮授是监军、奋武将军,官渡之战时郭图进谗言说沮授“监统内外 、威震三军”,不好控制,结果袁绍听信了,把沮授兵权一分为三,由淳于琼、郭图分别统带 。袁绍后期更加信任的都是河南籍的谋士 ,像郭图 、逢纪等人,沮授和田丰受到排挤 。
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对光武帝刘秀说 :“当今之世 ,非独君择臣也,臣亦择君矣” ,东汉末年也是一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。沮授应该清楚曹操比袁绍更有能力,曹操对自己也非常看重 ,但是一方面为了保护族人,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原因 ,他没有选择投降曹操,只想回到河北。
参考 :《后汉书》 、《三国志》